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资讯 > 主数据管理 >

数据标准化详解:概念、分类、实施流程与落标

发布时间:2024-04-14 20:33   浏览次数:次   作者:admin
一、关于数据标准化
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表示,将建立健全国家数据标准化体制机制,研究成立全国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统筹指导我国数据标准化工作,加快研究制定一批数据领域国家和行业标准。
 
刘烈宏说,数据工作是开创性工作,将切实提升创新力,加快数据学科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选择有较好基础的高校,开展数字经济产教融合合作试点;加强标准引领,印发国家数据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指导发布数据要素流通标准化白皮书。
 
针对数据工作面临的众多新情况新问题,刘烈宏说将切实提升研究力,加强理论研究,做好规划编制,抓紧深入谋划“十五五”时期数据工作主要任务,加快组建国家数据咨询专家委员会,发挥智库作用。
 
二、什么是数据标准?
数据标准是指企业为保障数据的内外部使用和交换的一致性和准确性而制定的规范性约束。
 
 
 
而数据标准管理则是一套由管理制度、管控流程、技术工具共同组成的体系,是通过这套体系的推广,应用统一的数据定义、数据分类、记录格式和转换、编码等实现数据的标准化。
 
数据标准管理的目标是通过统一的数据标准制定和发布,结合制度约束、系统控制等手段,实现数据的完整性、有效性、一致性、规范性、开放性和共享性管理,为数据资产管理提供管理依据。
 
数据标准管理的对象可以分为数据模型、 主数据和参考数据、 指标数据三大类,每一类均可采用以数据元为数据标准制定的基本单元构建数据标准体系。
 
1、 模型数据标准
基础数据指业务流程中直接产生的,未经过加工和处理的基础业务信息, 模型数据是指对基础类 数据特征的抽象和描述。
 
模型数据标准是为了统一企业业务活动相关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解决业务间数据一致性和数据整合,按照数据标准管理过程制定的数据标准,模型数据标准也是元数据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
 
 
2、主数据和参考数据标准
主数据是用来描述企业核心业务实体的数据,比如客户、供应商、员工、产品、物料等;它是具有高业务价值的、可以在企业内跨越各个业务部门被重复使用的数据,被誉为企业的“黄金数据”。
 
参考数据是用于将其他数据进行分类或目录整编的数据,是规定数据元的域值范围。参照数据一般是有国标可以参照的,固定不变的,或者是用于企业内部数据分类的,基本固定不变的数据。主数据与参照数据的标准化是企业数据标准化的核心。
 
 
3、 指标数据标准
指标类数据是指具备统计意义的基础类数据,通常由一个或以上的基础数据根据一定的统计规则计算而得到。
 
指标类数据标准一般分为基础指标标准和计算指标(又称组合指标)标准。基础指标具有特定业务和经济含义,且仅能通过基础类数据加工获得,计算指标通常由两个以上基础指标计算得出。
 
以下是某银行为确保指标数据标准定义的完整与严谨,形成的一整套指标数据标准的信息项属性架构:
 
 
 
以“拨备覆盖率”指标为例,从数据标准化的角度来看,首先需要定义其业务含义,以明确其定位和用途,统一业务解释;同时通过技术属性明确其指标技术口径和取数规则等,确保指标数据计算结果的一致性。这样,在整个银行层面,统一了“拨备覆盖率”的业务口径和技术口径,最终确立了其使用规范。
 
 
 
指标数据标准可以从 维度、 规则和 基础指标三个方面进行定义:
 
 
并非所有模型数据、 主数据和参考数据、 指标数据都应纳入数据标准的管辖范围。数据标准管辖的数据,通常只需要在各业务条线、各信息系统之间实现共享和交换的数据,以及为满足监控机构、上级主管部门、各级政府部门的数据报送要求而需要的数据。
 
《数据标准管理实践白皮书》将数据分为 基础类数据和指标类数据,数据标准也可以分为 基础类数据标准或 指标类数据标准,这种划分方法中的基础类数据其实等于模型数据+主数据+参考数据,因此不存在本质的区别。
 
三、数据标准化实施流程与方法
数据标准管理不但要解决好标准的制定和发布问题,更要解决标准如何落地(这是更重要的,也是更困难的)。企业做好标准体系规划、完成了各项标准的制定只是实现了数据标准管理的第一步,持续地贯标、落标,真正将各项标准应用于数据管理实践并充分发挥作用才是决定成功的关键。为了确保有效落标,除了组织推动、强化管理,还应遵循科学的工作流程,采用合理的技术手段和技术工具,真正实现科学落标、技术落标。
 
在构建数据标准化体系过程中,既要做好组织、人员和制度流程方面的准备,又要做好统筹规划和整体实施方案设计,确定好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和实施路线图。同时企业要采取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法,并配备相应技术平台及工具,持续、有效地推进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直至目标达成。
 
 
 
企业数据标准化实施阶段
第一阶段:数据盘点与评估
 
数据盘点与评估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通过现状调研和需求收集充分了解数据标准化的现状和诉求;
 
通过数据资源盘点理清存量数据标准化的状况和问题; 结合数据评估和对标成功实践确定数据标准化的基线和目标,为数据标准化实施提供依据。
 
第二阶段:建立保障机制
 
建立保障机制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建立数据标准化组织体系和认责流程,为数据标准化提供组织保障;
 
建立数据标准化制度规范,为数据标准化提供制度支撑;
 
加强人才培养和配置,为数据标准化提供人资和能力保障;
 
推进数据文化建设,为数据标准化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第三阶段:数据标准化实施
 
数据标准化实施包括以下内容:
 
建设技术平台和工具,为数据标准化实施落地提供技术支撑;
 
针对数据标准化各个关键域逐一开展专项实施,确保各项关键目标落地。
 
第四阶段:数据价值实现
 
数据标准化是企业数据治理的关键基础保障,也是数据治理的重要抓手,利用数据标准化驱动好企业数据治理,持续推动数据治理的成果落地、实现数据价值,才是企业开展数据标准化工作的终极目的。
 
四、数据标准如何落标?
数据标准的落标需要重点考虑三大问题:
 
问题1. 什么数据需要制定哪些标准
 
问题2. 什么系统落什么标准
 
问题3. 什么人与什么时间执行
 
如果这三个问题没有想清楚,基本数据标准的梳理会停留在Excel层面,标准的政策会停留在墙上,无法走入每个设计者的头脑和每个系统的每个字段。第一个问题,什么数据需要制定标准,首先回到数据标准所要解决问题的初衷,数据标准主要解决数据在共享,融合,汇集应用中的不一致问题。那么看哪些数据会出现在这个这三个环节中,以及哪些容易出现问题。对于与一个企事业组织来说,按照价值链,一般关注三大要素:客户,产品,大运营。举例来说,将银行业划分为九大概念数据,也是围绕客户与产品的大运营活动细分。那么有如下几类数据会在数据应用过程中,会更多出现融合和汇总的机会,需要格外注意。
 
 
 
通过这个表格的内容,可以发现数据标准从源头落地,会减少数据的处理成本,提高数据应用的效益,缺点是对于存量系统和外购系统存在较大改动风险和成本。如果从数据的仓库层进行落标,比较容易着手处理,落标后的下游数据系统则自动统一数据标准,然而数仓层的报表应用与业务系统的报表存在口径不一致性在所难免,仍然需要源数据层进行必要调整。无论从哪一层入手,模型的优良设计环节都是必要条件,否则整个落标过程会没有抓手,流程将不顺畅。国内某银行建立了一套数据标准体系框架,管理全行数据标准,形成了以科技战略委会员领导下的数据标准化小组为管理组织,涵盖标准定义、执行、监督评审等各个环节的良性数据标准闭环工作机制与流程,并配套管理制定和工具的建设。
 
 
 
其中包括建立基础数据标准600余条,覆盖了公用信息、产品、协议、资产、事件、渠道、参与人、财务8个主题的核心数据,建立代码数据标准200余条,将数据标准实施落地,保障核心数据的规范性和一致性。该系统的建设显著提升了向监管报送的数据质量,大大减少了IT部门数据质量处理任务工单,提升了取数效率。
 
来源 | 数据学堂
 
(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