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资讯 > 数据治理 >

企业数据治理项目失败的六大根源

发布时间:2023-07-20 21:48   浏览次数:次   作者:admin
据Gartner的相关调查显示,超过90%的数据治理项目均与成功失之交臂。诚然,数据治理项目落地并不是一件易事,但这关系着企业的战略发展,是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所必须完成的一项基础工程。基于软信在成功数据治理项目上的实践,归纳出治理工作中容易出现的六大错误及解决方案,以期为准备实施数据治理的企业提供一些思路。
 
一、缺乏明确目标
 
数据治理是一项庞大而冗杂的系统工程,若没有明确且合理的目标,那么这场治理从开局就埋下了失败的伏笔。
 
01
    目标宽泛不明确:目标没有分阶段分部门来制定,而是统一而定的宽泛目标,完全没有考虑可实现性。
02
    目标与业务脱离:着重从技术角度出发,没有考虑如何为业务赋能,导致数据治理在业务层面难以落地,造成“空治理”。
 
做好数据治理的首要是明确企业核心业务需求,从而制定业务目标。
 
二、将数据治理当做短期技术项目
 
在实施数据治理项目时,大多企业会把该项目视作短期项目,通常会有以下两个错误思维:
 
01
    “定了就好了”的心态,他们认为数据治理是一项需要既定完成的计划,一旦定了就结束,数据质量也理当得到改善。
02
    有“过渡治理”的倾向,一直盯着一个点,反复治理修正,以致于项目迟迟无法推进。
 
其实,随着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其度量标准定义也随之变化。应将数据治理视为是持续运作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迭代更新才能稳步释放数据价值。
 
三、过分依赖数据工具
 
数据领域中有许多的工具、托管服务、方法和框架,它们确实可以简化操作,提高效率。例如,软信之前提到的拥有可观测性的数据目就是一个很好用的工具之一。但我们想提醒的是,不要过度依赖工具,它会让数据治理变得难以实施。正如上一点强调的,数据治理不是一成不变的技术项目,无法通过单一的工具、工作流而完成,期间涉及到判断、决策和差异化。
 
应在使用工具的同时,加大在组织架构、制度流程、维护管控等方面的投入,全方位保障数据治理工作的进行。
 
四、不明确真正重要的数据
 
复杂的数据环境中,并非所有数据都是重要的,大面积进行数据治理会浪费人力和时间。
 
在推行数据治理策略之前,明确企业需要的重要数据,并相应进行优先级排序。设置数据可靠性SLA有助于数据治理,它能在数据、数据团队和下游数据消费者(客户或职能团队)之间建立信任并加强联系。
 
五、难以平衡数据和业务
 
数据治理过程中,高层的支持固然重要,这关系着项目是否能深入到各个核心部门中去发挥数据价值。但除此之外,数据治理团队的人员安排也极其重要。数据领导者需要合理安排日常处理数据的技术人员,避免出现“重技术、轻业务”的情况出现。
 
只有平衡好技术与业务两个关键砝码,才能搭好数据治理的框架。
 
六、未建立全面的责任机制
 
企业内部数据问题反复出现,各方相互推诿,最终只能多方协调,以致于项目实施进度缓慢,同时数据质量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应建立全面的责任机制,落实责任人,让数据治理顺利实施。
 
 
数据治理并非一蹴而就,避开常见陷阱,从核心领域入手,平衡好数据和业务并制定明确的目标,同时在完善管理组织、制度流程、维护管控的基础上,选择适用的数据工具,才能激发出数据的潜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