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资讯 > 数据治理 >

数据治理行业历史沿革

发布时间:2025-03-17 18:53   浏览次数:次   作者:admin
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到2003年):20世纪80年代,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企业开始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但当时数据管理主要依靠数据库管理系统,直到1988年由麻省理工学院的两位教授启动了全面数据质量管理计划(TDQM ),被认为是数据治理最初的雏形,同年,DAMA( 国际数据管理组织协会)成立。2002年,数据治理概念首次出现在学术界,美国两位学者发表题为《数据仓库治理》的研究探讨了Blue Cross 和 Blue Shield of North Carolina 两家公司的最佳实践,由此拉开了“数据治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大幕。

理论研究阶段(2003-2009年):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数据量呈现出爆炸性增长的态势。这一趋势促使国际组织将数据管理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2003年,国际数据治理研究所(DGI)应运而生,致力于研究和构建数据治理的理论框架,并与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携手,共同对数据管理与数据治理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历经数年的努力,直至2009年,国际数据管理协会(DAMA国际)发布了《数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简称“DMBOK”),这标志着数据治理的理论框架已经基本确立并趋于稳定。

推广应用阶段(2010-2015年):随着对数据治理理论的不断探索与深化,该领域逐渐步入企业实践与广泛应用的崭新阶段。2011年,权威研究机构Gartner将数据治理列为信息技术领域的十大前沿趋势之一,标志着其重要性的显著提升。在此背景下,众多跨国企业纷纷响应,通过建立独立的数据治理部门来强化数据管理。以全球科技巨头微软为例,微软在2011年成立了数据治理办公室,致力于实施数据治理革新。通过推行数据标准化、强化数据质量控制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微软显著提升了其内部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后续的数据驱动型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成熟运营阶段(2015年至今):伴随着数据仓库的建设,主数据管理与商务智能平台的实施,国内也逐步开始接受并利用数据治理的概念进行推广实践。进入21世纪后期,数据治理在更多行业和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以互联网行业为例,阿里巴巴成立数据治理委员会,对全球各业务线数据进行监管;京东成立数据管理中心,推行全面的数据管理体系等。中国在DMBOK基础上发展数据治理,2015年发布《数据治理白皮书》,2018年形成国家标准《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GB/T36073—2018),明确8个领域、5个等级的能力模型,指导企业评估。2022年发布《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方法》(GB/T42129-2022),2023年7月实施。随着新技术兴起,中小企业也开始重视数据治理,提升数据治理水平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环节。
(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